理论园地

第二次国共合作

发布时间:2017-10-23   资料来源: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结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式的合作。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引起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和各种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中国的两个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政策相应地发生变化。610日,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各级党的组织必须与一切可能反蒋抗日的政治军事派别协作,共同进行反蒋抗日的武装斗争。8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国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接着,中共中央于12月下旬在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批判了党内的关门主义错误,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次年89月份,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进一步变化情况,又发出致国民党书和《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并把抗日反蒋口号改为逼蒋抗日。此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也被迫对其政策作出调整。1935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蒋介石集团对正在进行中的中日外交谈判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调整了对苏联的政策。与此相联系,蒋介石在193511月又提出打通与共产党的关系。在上述情况下,从1936年初开始,国共两党间打破长期对立的僵局,通过多种渠道,双方派出代表,进行秘密的接触。尽管这个接触由于国民党方面缺乏合作的诚意,只是想借谈判合作抗日,达到招抚共产党和收编红军的目的,没法达成协议,但还是沟通了彼此的情况,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从而为两党的正式谈判开辟了道路。但是,蒋介石仍没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进行剿共1936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间长达10年之久的内战基本上停下来,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前提条件。193729日至9月下旬,国共两党代表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等地举行了6次谈判。经过7个多月的反复商谈,国民党终于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共计45万人,在3个师之上设总指挥部,由朱德和彭德怀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并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宣布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